为阻1.7万亿美元法案通过,他“唠叨”8.5小时创纪录

  原标题:为阻1.7万亿美元法案通过,他“唠叨”8.5小时创纪录

  [文/观察者网 熊超然]继美国总统拜登于当地时间11月15日正式将价值约1.2万亿美元的两党基础设施建设法案签署成法后,其另一项核心政治议程——价值约1.7万亿美元的社会支出法案(即“重建美好法案”,Build Back Better Act)也在19日迎来关键进展,在众议院以220:213的表决票数获通过。

  而就在投票表决前的辩论环节,共和党人试图阻止法案的通过,为此,众议院少数党领袖凯文·麦卡锡(Kevin McCarthy)从18日晚间起,在国会发表了一场为拖延表决的冗长演讲,时长竟达创纪录的8个半小时,一直持续至19日早间才结束,打破了佩洛西2018年在众议院创下的最长演说纪录。

  当地时间11月21日,麦卡锡再度发声,他表示自己原计划的演讲时长是45分钟,但由于其受到诸如科尔特斯(Alexandria Ocasio-Cortez,AOC)等民主党籍众议员的不断诘难,他才延长了自己的演讲时间。

为阻1.7万亿美元法案通过,他“唠叨”8.5小时创纪录《纽约时报》报道截图

  综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(CNN)、《纽约时报》等美媒的报道,针对拜登政府提出的价值近2万亿美元的社会支出法案,美国两党在众议院展开了激烈辩论与表决。此前,历经长达数月的拉锯后,美国国会众议院于当地时间11月5日晚以228:206的表决票数,通过了价值约1.2万亿美元的基建法案,随后拜登签署成法。

  从当地时间11月18日晚间开始,众议院少数党领袖麦卡锡针对社会支出法案参与国会辩论,发表演讲,其演说主旨就是反对拜登的社会支出和福利议程,阻止这一法案的表决通过。

  没想到,麦卡锡的这一发言一直没有停止,直到次日早上(19日)才宣告结束,当他结束发言时,时间已过去了整整8个小时32分钟,他也因此一举打破了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,2018年创下的8小时6分钟的“众议院史上最长演说纪录”。

  据英国《每日邮报》11月21日报道,麦卡锡当天在接受福克斯新闻台采访时表示,自己虽然在18日晚创纪录地演讲了8个半小时,但本来应该演讲45分钟,在看到民主党人试图阻止自己后,他延长了演讲时间。

为阻1.7万亿美元法案通过,他“唠叨”8.5小时创纪录麦卡锡当天在国会进行“马拉松式演讲” 图自美媒
为阻1.7万亿美元法案通过,他“唠叨”8.5小时创纪录《每日邮报》报道截图

  “当我走上台时,我没想到会说这么久。这不是为了打破纪录,而是为了阻止这个法案。”麦卡锡受访时说道。

  这位众议院少数党领袖表示,这份超过2000页的文件,民主党人只允许双方进行10分钟的辩论,而且还有人为了不让他说话而多次起哄。麦卡锡称,他希望能够慢慢罗列出拜登和民主党在议程上的失败之处,并对1.7万亿美元的社会支出计划进行全面阐释。

  “这就是我一直说下去的原因所在,这样美国民众就能明白法案的内容了。”麦卡锡说道。

  《每日邮报》报道称,在麦卡锡演讲的头几个小时里,他一直受到民主党人的诘难。据其本人透露,其中最大的声音来自纽约州的科尔特斯以及俄亥俄州的蒂姆·瑞恩(Tim Ryan)。

  “我准备了一个很长时间的演讲,最长可能需要45分钟。但当我走上台时,可笑的是,我说的每一个字他们都要拼命反对。”麦卡锡说:“是科尔特斯和蒂姆·瑞恩,他们是喊得最大声的人,他们从另一边尖叫,试图让我闭嘴。”

为阻1.7万亿美元法案通过,他“唠叨”8.5小时创纪录资料图:纽约州民主党籍众议员科尔特斯 图自社交媒体

  这位众议院共和党领袖还透露,当时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拍了拍在场每个民主党人的肩膀,并告诉他们要离开了,叫他们努力阻止自己阻挠议事。

  麦卡锡对佩洛西喊话:“你可以走,没关系。我不会停止,因为我不是在支持民主党,我是在支持美国民众,我依旧在支持美国民众。”

  据报道,就在麦卡锡进行“马拉松式演讲”的同时,科尔特斯在社交媒体Instagram上发布了一段视频,称对方是“笨蛋蠢材”,还称他是“邪恶的”,但“不是邪恶的天才”。

  科尔特斯在视频中说:“他(麦卡锡)讲了一个多小时,用的词汇是我听过的众议院任何党派领导人说得最少的之一。我很惊讶一个人能讲那么长时间,却很少和别人交流。”

  19日,在麦卡锡的演讲结束后,“重建美好法案”还是在众议院获表决通过。不过,麦卡锡对于这一法案之后仍可能被否决持乐观态度。

  目前,美国国会参议院的两党投票比例大概是50%对50%,想要通过该法案,参议院可能会发生一场艰难的争斗。来自西弗吉尼亚州的中间派民主党联邦参议员乔·曼钦(Joe Manchin),对于该法案中的一些条款就持发对意见,这可能会扼杀法案通过的机会。

   

责任编辑:祝加贝

[图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]